股票网上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入门平台_国内股票配资入门
你的位置:股票网上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入门平台_国内股票配资入门 > 股票网上配资平台 > 股票网上配资平台
股票在线配资怎么配 永恒的“公社”号俄舰队最早的潜艇救援船至今仍在服役_船体_钢琴_军官
发布日期:2025-04-05 21:49 点击次数:158
如果不是因为救援事故股票在线配资怎么配,似乎没多少人会去记录它的存在。一艘百年老船,它的高光时刻基本全是其他舰艇的没落之时。
这艘传奇的救援船常驻塞瓦斯托波尔,已经在黑海坚守岗位一百多年。在塞瓦斯托波尔最美丽的海湾之一——斯特列列茨卡亚湾,“公社”号远远就能望见。它由两艘巨大的金属船体组合而成,上面架着四个巨大的拱架,用于升降潜水装置。远看更像是一座铁桥,或者一艘巨型双体船——它确实就是一艘双体式应急救援船。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艘专门用于潜艇救援的船只!
如果说“剪帆号”之于英国人,那么“公社”号也堪比之于俄罗斯人。不同的是,那艘茶叶快船早已变成博物馆展品,而这艘沙皇时代的蒸汽船自103年前服役以来至今仍然在黑海舰队搜救部队中继续巡逻执勤。
展开剩余92%走吧,上舷梯!建造这艘船的船体时,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粘性锻造船用钢材,因此它几乎不受腐蚀的影响。
军官休息舱里的双头鹰钢琴“布莱克!樱桃!安静点,安——静点!”——“公社号”的二级机械师维克托·米哈伊洛夫安抚着两只牙齿锋利的“保安”,一边带着我们登上舷梯,一边解释说:“布莱克是前任舰长带上船的。樱桃是在她母亲被一只德牧咬死后流浪到我们这儿的。她黏上了布莱克,布莱克就把她带到了船上。现在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,绝不会让任何陌生人登船。”
樱桃还是只小狗的时候就依附上了这艘船。在她的母亲被德牧咬死后,她与布莱克成了伴侣。甲板上,他们俩有自己的‘舱位’——水手们还为他们钉了个小狗屋。船员们都很喜欢这两只狗,经常给它们喂食。
“是时候让这俩家伙开始节食了。”维克托笑着将我们领进了军官休息舱。
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革命前的老钢琴。掀开琴盖,竟然还能看到上面雕刻的双头鹰。
“真是奇迹!这钢琴已经在这儿待了上百年!”他开始给我们讲解。“它是1914年由俄罗斯迪德里赫斯兄弟钢琴厂制造的。当年造船时就被安置在这儿,一直保存到现在。当然,中间修过、调过音。现在坐下弹奏都没问题!”
这架钢琴是船建成时就在军官休息舱安装好的。这个“奇迹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:某次维修时船舱的门变小了,钢琴过不去了,于是就没被搬走,这反倒保住了它。
军官休息舱里,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壁炉(虽然是仿制品),上面放着笨重的烛台、古老的时钟和一些档案照片,显得格外温馨。
墙上挂着一张船的“教母”——玛丽亚大公主的照片,她是尼古拉二世的女儿。1913年11月17日,那个寒冷潮湿的十一月,年仅14岁的玛丽亚公主在新舰下水仪式上,将一瓶香槟酒砸在船舷上,为其命名为“沃尔霍夫”号。沙皇本人也出席了这次盛典。
据说这艘船的名字是由大公主亲自取的。一种说法是取自诺夫哥罗德州的一条河流;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“东方三贤士”。
那是俄罗斯帝国海军刚刚拥有潜艇的时代。需要一艘浮动的救援基地,为遇险的潜艇艇员提供援助,打捞沉没的潜艇并进行修理,让它们重返战斗岗位。
“沃尔霍夫”号由此诞生,其技术能力远远超过同类救援舰的先驱——德国的“火山”号,而“火山”正是圣彼得堡的普提洛夫工厂在设计时的参考对象。
这艘船已有百年历史,它在圣彼得堡的普提洛夫造船厂建造。1915年7月14日,这艘船首次升起圣安德烈海军旗,正式加入波罗的海舰队。1917年,它完成了首次战斗任务:打捞沉没、艇员全数遇难的著名俄国潜艇AG-15号。
圣安德烈旗从未在船上降下过。 曾经扬帆远航我们从温暖的军官休息室走上甲板。老实说,如今很难想象,这艘双体船曾经真的扬起过巨大的白帆!
“桅杆就设在现在舵轮所在的位置,”米哈伊洛夫指给我们看,“从沙皇时代起就留下了这些巨大的四个绞盘和钢缆——正是它们能将下潜设备放入一公里深的海中。”
甲板上高耸着指挥舱,以前是没有的。航行桥设在离海面22米的高处。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来自沙皇时代——舵轮、机械电报机、刻有普提洛夫工厂徽章的铭牌,甚至还有一些革命前的铭文。
1915年,这艘船编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。当年船上配备有修理工坊、鱼雷仓库、潜艇电池充电设备,还有多个潜水员工作站。
“传言说‘公社号’至今还能浮在海上,是因为建造时使用了一种特殊钢材,这种配方现在已经失传了,是真的吗?”
“没错,船体是用普提洛夫钢造的。虽然现在它的状态谈不上完美,但依然能够正常工作。‘公社号’的船体已经103岁了,看上去还像新的一样——腐蚀对它几乎不起作用。”维克多说。
“公社号”是一艘双体船,由两个船体和四座18米长的弧形桁架连接组成。大约五年前,专家们曾取了一块“公社号”的钢材做检测。结果证实,这种高延展性、高强度的钢是造船工人通过发蓝(氧化处理)工艺制造的。船体之所以坚固,是因为钢材表面形成了一层难以溶解的致密氧化膜,具备极强的金属附着力,正是它阻止了腐蚀破坏。
体会一下这艘船的尺度……照片中的小点就是作者。与现代船只采用焊接工艺不同,这艘船的船体是铆接的。当时焊接技术还未普及,钢板是通过铆钉一块块固定起来的。整艘船用了1360普特(约22吨)的铆钉。传说其中有一颗是金子的。
“找到那颗金铆钉了吗?”我们问。
“那是传说啦。”我们的导游笑着回答,“很可能是最早的船长们编出来的,让船员更卖力地擦洗船体。”
最初,船员有156人。如今仅剩32名。
船艏视角。“当然啦,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船舱系统。除了船长和大副有独立舱室,其余的船员都住在散布于整艘船内的集体舱里。”维克多解释道。
我们来到一道铁门前,这里是主要区域之一——船上厨房(舱内称“舾装间”)。以前是烧柴做饭的,厨房的位置特意安排得远离风帆,以免火星飞起点燃它们。食堂的内饰虽然没有保留,但布局几乎没变——大多数空间仍由木桌和长凳占据。
如果你有机会登上这艘船,有一个必去之地:船上的教堂。
船员教堂设在一个舱室里,供奉圣尼古拉(航海与旅行者的保护神)。入口处悬挂着圣尼古拉的圣像,长明灯和蜡烛静静燃烧。墙上挂满了本地教堂和修道院赠送给“公社号”的圣像。
“我是信教的。每次出海前我都会来这里一趟。”维克多·米哈伊洛夫说,“这句话说得真对——‘不下海,不知神的力量’。”
墙上挂满来自地方教堂的圣像。 拯救了数百条生命“沃尔霍夫”号在苏联成立的第二天,也就是1922年12月31日,更名为“公社”号(Коммуна)。这是船员们的决定,正如时代的召唤:“我们的火车向前飞驰,‘公社’就是终点站。”
第一次世界大战、革命、1928年——这是“公社”号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:成功打捞起英国潜艇“L-55”。英国潜艇官兵的遗体也被送还了祖国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该船驻扎于被围困的列宁格勒。全体船员都因保卫城市而获得了勋章——这份荣誉含金量极高。
接着是改革时期,苏联解体,海军解体。这艘船差点被当作废铁拆解。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割前苏联黑海舰队时,“公社”号的水手们率先在桅杆上升起了安德烈海军旗,表明他们坚定地选择了俄罗斯。随后海军也迎来了重建……
上层甲板景观“公社”号在百年历程中见证了无数风浪,却始终如坚强的战士般坚守岗位。
“公社”号的船员在服役期间拯救了数百条生命,打捞起100多艘沉没的潜艇,以及大量鱼雷、火箭等物品。
战后1954年,这位船舰老兵被送往荷兰接受全面大修——安装了荷兰制造的柴油机(在80年代更换为国产设备)。之后再次重返战斗岗位。
似乎“公社”号理应继续服役。然而在50至60年代,苏联海军迅速发展,新的潜艇出现,它们在体积和排水量上都远超之前的型号。
“公社”号(排水量仅3000吨)已难以胜任对新型潜艇的救援任务。
但又有谁忍心报废一艘状态良好的战舰?最终决定将“公社”号改为深潜器的试验和搭载平台。
1967年,“公社”号从波罗的海驶往黑海,永久驻地设在塞瓦斯托波尔。
塞瓦斯托波尔港内,“公社”号驻泊地在那里,这位“精神抖擞的老兵”进行了大规模改装,变为专门用于升降深潜器的支援平台——这些深潜器用于勘查深海事故或沉船残骸,可携带潜水员,也能自主工作。
最早是АС-8型,后为АС-5型,再到“黑豹Plus”(Пантера Плюс),如今使用的是АС-28型。它可从失事潜艇上救出多达20名潜艇官兵,航速3.7节,最大下潜深度1公里,自主航程39公里、120小时,满载乘客时可支持10小时作业。
АС-28型小潜艇可以救出多达20人如今,“公社”号的船员全是文职人员。尽管它起初是一艘军舰,现在人们有时称它为“船”,但“公社”号自己可不太高兴呢!
是的,正如每艘船一样,“公社”号也有自己的性格。
“那是什么样的性格?”我们问船长。
“挺挑剔的,”“公社”号的第十三任船长谢尔盖·波波夫笑着说,“但我们能合得来,总能商量好。”
谢尔盖·波波夫船长谢尔盖·伊万诺维奇现任船长,曾在亚丁湾担任救援拖船船员,测试过“天王星”反舰导弹,还曾在赤道几内亚的战舰上与海盗作战两年,甚至救过俄罗斯探险家费奥多尔·科纽霍夫——那时后者正驾船从塞舌尔前往红海。
“‘公社’号已被列为俄罗斯海洋文化遗产。这是不是就像一纸保护令?她该成为博物馆吧?”我们对船员说。
“‘我们的小公社’既不能报废,也不能变成餐厅。她应成为一座纪念碑——献给造船工人、水手和潜水员。”
船舷外的海鸥 关于“公社”号的三个有趣事实1.首次救援任务
“沃尔霍夫”号(即“公社”号前身)在1917年夏天首次接受实战洗礼。当时,它被派去打捞在奥兰群岛海域沉没的“AG-15”潜艇。这场事故起因于一次荒唐的疏忽——舰上炊事兵不小心烧糊了煎锅里的肉饼或炖菜,为了通风,他打开了潜艇的尾部舱口。偏偏就在这时,艇长决定进行一次训练潜水。于是,“AG-15”带着敞开的舱口如石头般沉入海底。等“沃尔霍夫”号赶到出事地点时,已无力回天——当时只有8人逃生,18人遇难。潜艇被打捞出水后,舰员们从“AG-15”中排出了海水,并取出了遇难水手的遗体。
2.全体舰员荣获“保卫列宁格勒”奖章
在卫国战争期间,“公社”号停泊在涅瓦河上,全舰被伪装网覆盖。但即便如此,也未能完全躲过德军的轰炸。舰上部署了十几挺高射机枪。在未加热的机舱和车间里,寒冷刺骨,气温降到零下10度左右。但即便在当时列宁格勒居民每天仅能配给300克面包的极端条件下,舰员们依然完成了船舶修理任务的250%到300%。尽管人手不足(部分水手被调去陆军前线),留下来的人员仍修复了受损舰船和潜艇,保障了拉多加湖“生命之路”的运行,培训潜水员,并参与重建被毁的城市。全体舰员最终都被授予了“保卫列宁格勒”奖章。
3.英国人的感谢
1928年,“公社”号参与了打捞英国潜艇L-55的行动。该艇在1919年曾于芬兰湾遭苏联驱逐舰攻击并沉没
多年后,苏联一艘扫雷舰在作业时偶然用拖网挂到了L-55。这艘英国新型潜艇对苏联潜艇设计师而言颇具研究价值,因此决定将其打捞出水。
主要的打捞准备和操作由塞瓦斯托波尔的ЭПРОН打捞队完成。过程并不容易——海湾中仍有未清除的水雷。打捞成功后确认,潜艇是在规避攻击时触雷沉没的。艇上英籍官兵的遗体被移交给英国,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,也对缓解对苏联的经济封锁起到积极作用。
“把L-55打捞上来,比你们把克里米亚战争中沉没于巴拉克拉瓦海域、据说满载宝藏的英国护卫舰‘黑王子’打捞上来还要有价值”,英国方面如是评价“公社”号的贡献。
这艘被打捞的潜艇后被修复并列装进波罗的海舰队,之后才退役拆解。
纪念日期
1912年11月12日 — 舰船开工建造。 1913年11月17日 — 下水仪式。 1915年7月14日 — 正式加入海军序列。文字作者:玛丽娜·西佐娃股票在线配资怎么配,安娜·梅利尼科娃、摄影:安娜·萨多夫尼科娃
发布于:黑龙江省